查看原文
其他

关于“三种”和“三种”乡建

张诚 又见田园 2022-09-23

乡建是美好的,因为田园是理想的寄情之所,就像作一首诗。乡建是伟大的,因为看起来并非短期的功业,须饱含理想主义情怀。
我突然生起个小想法,把乡建从两个维度,又各分为“三种”,来看一下乡建的几种情况、几个视角,或许挺有意思。
一、从人群和个性表现上分成三种:

01

精英人士:田园生活追求者

这类人群大部分或功成名就,或腰缠万贯,这是一群现代经济社会中“士大夫”式的人,出得了厅堂、养得起花房。追求“采菊东篱下、悠然见南山”的人文状态,以及“莫村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,咏而归”的生活豪迈。田园生活追求者,精神层面确实有部分来自对乡村社会的伦理礼仪的向往(《乡土中国》里面讲了,那是中国人的根子文化。)这些田园生活追求者,在乡间置业、兴业,在乡间过着庄园式的生活。
这群人,以体制内人士、文体教卫机构、企事业干部高管阶层为主。他们充满感情地在郊区村镇规划田园城镇、在乡间置办场馆寓所。有一家典型的开发企业,在每个县城周边开发充满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风格的高档社区,就是满足了“每个县城都有一批体制内或事业单位、文教类机构和企业高管等一批人”,这批人,是在社会发展到经济富裕到一定程度以后,追求回归乡野伦理情怀之生活理想的人。这是一群主流的社会精英,同时表现为一股庞大的消费需求,加之我们正处经济社会中,从而是一股庞大的乡建力量。

02

文艺人士:田园文化的行为艺术展演者

这群人士对乡村社会有一定的研究理解,当然腹中有深浅、手法有高低,但都对乡村的问题、乡村的美好有一定的见地。他们中的主流是设计师、艺术家、文化工作者,其中尤其典型的代表群体,是“文艺青年”。过去的十多年里,以设计师和文艺工作者出身为主体的大量人群,在各乡村、田间地头,开办民宿、文创商店、创意农场。他们动手能力强、表现能力强、话题性传播能力强,激发了都市精英阶层的“小资情愫”,成了一个时代的乡建强音。广阔天地,是他们的舞台,也是他们尽情展演的秀场。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主流的消费者和直接的经济推动动力,也未必有组织的能力从而系统化推动事件的发展,因此不是经济社会直接的强大力量。更适合将之视作一种产物,你可以把它看作是餐前小饮、饭后甜点、一道插花。
但其中的佼佼者则不然,他们仿似文化变迁时代思想艺术先行现象,以一种类似行为艺术的方式,开启着人们的思想启迪。我们见到的乡村计划、大地艺术,无论褒贬,就是这样的一种表现。
畅销书《京都山居生活》描绘的主人翁,一位来自英国的异域洋女人,在东方的文化山谷,一居许多年,过着浪漫色彩的自然园艺、一亩菜园的有机生活。那样的生活方式,迷倒无数的痴男怨女!
在瑞典的于特耶纳,一位嫁到瑞典的德国人,在乡间开办了一处马疗愈中心,她身体力行,过着助人和自足的生活。
文艺人士深耕乡间的还不是太多,绝大多数只是为了“秀一把”,但乡间的文艺生活,倒确实是人们多样生活的别样选择。文艺人士们有思想,有能力,并且是行动派。是乡建领域的一朵花。

03

绅贤人士:发展乡村、富裕乡民的贤达能人

民国士人黄郛在莫干山兴农办学,就是乡绅乡贤的典型代表。
一座村庄,多希望有一位开明开放的“员外”、“士人”呀!在如今的社会里,村长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故事,是乡建特别重要的发展路径。如今非常鼓励在外知书经商发达后的能人,回到家乡当村长,他们有资源、有人脉、有资本,并且懂得管理,能够带领乡村经济的发展。但这种方式,很难避免私利与“公地”之间的利益矛盾,非得有村庄的礼仪文化、治理机制相结合,才能融合与可持续地发展。
这群人与前述两种人的典型区别,他们不是为了自己,或者说不仅是为了自己,而是主要着眼于“族人”。

二、在经济社会中,按照方法论和社会效益来分,也可分为三种:

01

守护村庄:村长的视角

守护村庄的原因大体有两种。一种是为了家乡的土地,那是农民生存之本。另一种是为了守护乡村的农耕、文化和生态资源,这是站在“村庄是人类繁衍地”的角度上。但这里谈的是站在村长的角度,他所说的守护村庄,则会较多地关注乡村的利益,例如着眼村民致富,这当然是很多村长特别关心和致力的事情。学术界有大量的“古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”课题,着眼的就是这个领域。
浙江省还发起了古村落保护利用基金,其初心应该也是侧重保护村庄。我当时评论和质疑这只商业化管理基金的时候说过:对古村落(传统村落)有三种处理,拆除、有限利用和文物性全面保护,在源于城市经济的商业化管理视角下,你们到底属于哪一种?

02

发展城乡:市长的视角

对乡村而言,要面对生存与发展的问题。但站在城市的角度,市长们则更多地考虑着城市的经济发展,去参与城市间的竞争。这个时候,城乡统筹、兼顾乡村会成为行事的原则,向乡村要发展空间则是源源不断的动力。城乡二元,是国家政经体系的选择,也是地方城市的必然手段。在宏大的城镇化浪潮中,城市经济发展后,也要开展城市反哺乡村。

03

国泰民安:国家领导人的视角

国家,则更多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体,而也是一个政治体、文化体。和谐社会、法治社会、小康社会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,这些只有站在国家的角度来提出。现在讲乡村振兴,目的就是需要让农民在家门口能够安居乐业。这是在经历飞速发展后,整个国家的产业、人口在城乡大地上进行重构的阶段性战略安排,在这个重构的过程中,是要在国土空间和生态文明等大维度的范围里进行统筹。乡村振兴,要在多方矛盾的动态平衡格局中,让国土上的人口,与产业承载、空间承载、生态承载进行重构匹配,让村镇有产业、有人居、有经济、有社会,让人们在城乡之间幸福美好地生活!
从上,我们可以看见,村长、市长、国家领导人,他们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。村长成天想的是设法找到新的领地打鱼捕猎,带动乡民致富。市长更关心的是城市经济发展,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,城乡统筹是最好的选择。而站在国家的角度,则要关注国泰民安、平衡稳定、长期发展!国家领导人在思考的问题,与仅仅站在守护村庄、发展城乡经济的视角,是不同的。于是,国家会说:既要、又要、还要!
总结一下,这篇文中的分类确实不是体系完整的分类,算是一次“水煮乡建”、周末写来玩玩的吧,但却有点意思,也有意义。而我们在谈乡建时,尤其是在乡建领域做事情的时候,如果不能懂得中国社会的城乡伦理文脉,不懂得治国安邦的城乡政治体系,那就难免懵懂稚嫩了!
而无论哪一种乡建,都是侧重由人类学动力推升的力量,那就是追求生态文明的力量。其关注的是人与自己、人与他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未来的关系,我们用“新田园主义”的四句话,来对应这“四个关系”:发现自己、分享快乐、触摸自然、播种希望!

(本文图片来自田园东方水蜜桃现代农业产业园)




张诚


田园东方

创始人兼CEO

 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,北大光华EMBA。曾任万达集团副总裁,主张在城乡融合领域实施跨产业规划、多业态运营。2012年首创田园综合体概念和方法论,开展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实践,创建田园东方等事业平台。

 主要著述:《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》、《综合体思维》、《田园综合体:操作系统与APP》、《在地村镇化》、《田园综合体2.0》、《走向新市镇》、《新田园主义概论与田园综合体实践》。

走向新市镇

观察、记录、分享

城乡变迁的生发、际会与融合

又见田园

分享新田园主义思想

田园综合体理论见解

复兴田园    寻回初心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